首页 > 私享研报

兴业银行2017年股东大会纪要

来源: 作者:王礼强 创建时间:2018-05-29


题记:


2018年是兴业银行成立30周年的而立之年,也是私享基金从2013年之后持续买入的第5年,5年前兴业银行在二级市场上平价出售,市净率为1倍,5年间兴业银行盈利能力从415亿上升到577亿,增加了39%,而今兴业银行在二级市场上打八折出售,当前每股净资产接近20元,而股价却在16元附近。五年间虽然净资产收益率(ROE)水平略有下滑,但依然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使得每股净资产从2013年底的10元左右增长到今天的接近20元,近乎翻倍。也就是说虽然在二级市场上兴业银行没有获得溢价出售的机会,然而公司自身常年累月的利润积累都在持续为股东创造着丰厚收益。我们相信当前银行经营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严监管、去杠杆、偏向负债端”等特点更多是市场周期性、阶段性的行为。二级市场也不会一直让一家持续保持年增长15%左右的优秀公司以8折的价格出售。

回首2017年,展望2018年,兴业银行的管理层又是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看待当前的经营环境,私享基金团队于2018年5月25日现场参加了兴业银行在福州凯宾斯基酒店举办的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以下为此次会议活动的纪要内容。

//////////////////////

问题一:本行管理层如何看待去年的业绩,今年的主要发展思路有哪些?

问题二:资管新规落地,请管理层说说本行将面临什么压力和怎么样才能逐步达到监管要求以及对资产业务发展有哪些思路?

问题三:本行的管理层如何看待当前的股价表现?

问题四:本行资产负债调整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其中在资产端和负债端有哪些具体的结构调整策略和发展规划?

问题五:本行将专注打造哪些方面的优势?有哪些安排?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问题六:比照各项监管新规的要求,本行非标资产需要做哪些调整?非标资产规模的压缩,对盈利和收入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问题七:请管理层介绍一下2017年资产质量管理的成效并且展望一下未来一年对这方面的目标?

+


Q

一、公司管理层如何看待去年的业绩,今年的主要发展思路有哪些?


陶以平(行长)我想去年总的情况,外部的形式大家都能够取得共识,面对大的外部环境,兴业银行还是秉承一贯的作风,即前瞻性地预判、提前对经营策略进行安排,力求把握先机。总结去年所取得的业绩有几个方面:

一是防风险的要求下实现了资产质量向好,关键风险控制指标排在同业前列,新发生的不良资产比前一年下降18%,年末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等指标全年好转,拨备覆盖率也有提升,达到211%。

二是在去杠杆的整体安排下实现整体业务结构的显著优化,主动压降了对规模的要求,重构资产负债表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监管的要求。我们提出做强主业、做精专业,所以在董事会的指导下总资产实现“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所实现的效果达到5.44%。比上一年度压缩10个百分点,主要是压缩同业投资业务,各项非标共减少4500亿,更加突出表内贷款(+3500亿)和标准化资产(+3200亿),同时全力发展核心存款,客户存款(+3900亿),存款总量突破上万亿,客户存款的总负债占比突破50%;年末同业存款+NCD(同业存单)压降6%,今年一季度达到监管要求的总负债占比1/3;

三是在服务实体方面上实现了经营特色的巩固提升,这也是多数股东所关心,从2016年之后我们把兴业银行的转型方向定位“三型”银行(结算型、投资型和交易型),这是根据兴业银行三十年发展所形成的自身资源禀赋和经营特色,这是兴业银行从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来源来确定方向,这里面包含了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服务实体经济上“绿色金融”的牌子在行业里还是叫得比较响的,“绿色金融”的融资客户在去年突破1万户,融资余额突破6800亿,这里面的贷款不良率非常低,不超过0.18%,“绿色金融”成为兴业银行的另外一个安全垫;另一个是非金融企业债务的主承销规模连续6年保持股份制银行第一,2017年该业务排名从全市场从第三提升到第二;第三个是资管理财业务能力在全国银行间理财托管中心公布的报告中全市场排名第二,资产托管规模超过11万亿,代客的FICC收入同比增长95%,在投贷联动、债转股、国企混改、并购重组,中概股回归等领域都取得了持续突破。金融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在规范的同时保持着竞争力优势。第四个是在市场变化中实现效益的稳步增长,去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刚才李健先生报告,我们的息差和营业收入都是负增长,这个我们也不回避,管理层全面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通过业务结构的调整把影响尽量减小,考虑营改增和国债减税的影响,真正营业收入可比口径是下降4.8%,而不是账面上的10.89%;所以才有可能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当然这里面还有几个因素在影响,首先是转型达到我们预期,也就是非息收入的增长保持比较快(+15%),占比达到36.8%,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第二是严控支出,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收入比为27.63%,在同行中较有竞争力;第三是通过风险的有效管理,包括不良资产的经营取得了持续的成效;再是稳发展的同时实现改革深化和基础夯实,去年重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组织架构和与新兴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启动五大主题、七大工程、流程银行建设的IT蓝图,已经开始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同时对客户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对客户的分层分类管理,企金客户和零售客户分别增长18%和11%,企金客户(+23%)和零售VIP客户(+14%),金融机构法人客户覆盖率达到94%,客户价值优势在进一步加强。

今年的工作思路简单来讲就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努力实现兴业银行从过去的“规模银行”转向“价值银行”,具体来说做好三个转变:第一个是从以产品为主导向客户为中心转变,提高服务实力;二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形成更加平衡的发展格局,在总量上坚持质量和效率的价值优先原则,持续推动资产负债表重构,继续压缩非标资产规模,突出信贷和标准化资产的增长和收益提升,大力拓展核心负债,具体业务上坚持“强优势”和“补短板”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增强差异化竞争:1.绿色金融巩固龙头地位;2.投行业务要“引资”和“融智”并举;3资金业务要投资和交易业务并举;4.资产管理要着力提高净值型产品占比;5资产托管要着力提升证券投资基金的品种;6.FICC要形成更加完善的业务体系;7.子公司要提高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资产地位;在两条腿走路的情况下持续做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为战略抓手,做实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引领作用;三是从管控好重点风险,向管控好全面风险转变,围绕“分类做实”“质量做实”“品质做实””效益做实”,持续控新降旧,通过直接融资,FICC业务帮助客户去杠杆、防风险;此外在本行科技已经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实现“科技引领”摆上管理层最重要的工作议程,通过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动本行“安全银行”“流程银行”“开放银行”“智慧银行”落地。

今年8月兴业银行将迎来创立30周年,30年来兴业银行顺应大势,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在有效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茁壮成长,现在已经跻身全球银行30强,未来我们将继承优良传统,持续坚持“稳重求进”的总方针,不断向“百年兴业”“一流银行”的目标迈进!

+


Q

二、资管新规落地,请管理层说说本行将面临什么压力和怎么样才能逐步达到监管要求,以及对资产业务发展有哪些思路?

陈信健(副行长、董秘)截止2017年末,本行理财余额是1.6万亿,比上年末增长19%,规模居行业第7,股份制银行第3,在2017年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全国银行业理财综合能力评价中排名第2 ,股份行排名第1. 资管新规的主要意图是“破刚兑,降杠杆,去通道,去嵌入”,要让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意,真正形成理财业务独立于风险隔离的体制。资管新规落地从短期看对我行的影响有几个方面:在产品端,净值化运营后理财产品的价值将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客户适应产品性质需要时间,同时随着非标资产不能错配,理财产品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在投资端,由于限制非标错配、投向嵌套、限制杠杆率等资产构建的难度越来越大;运营体制方面,净值化运营对银行的投资管理也会构成新的压力,我行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即着眼于资产业务的调整,我行在谋划事业部制的运营体系,按照独立运营、风险隔离的原则,着眼于资产构建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完善组织架构,补充专业人员,调整考核机制,形成全行集中统一的运营模式,为资管子公司的筹备建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加快推动理财产品转型,提升净值型产品比例,已经制定净值型产品转化规划,新老产品无缝对接,平稳过渡;1季度末我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已经达到1900亿,比去年年末增加20%,目前按照资管新规设计的净值型产品“现金宝-添利1号”已于3月26号上线销售,到5月20号产品规模已经达到842亿,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符合新规的理财产品上线销售。本行的资管业务要从以往的传统类信贷驱动产品发展真正地转化为以依赖投研能力驱动业务发展,将投研能力打造成本行资产业务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市场的分析和研判能力,提高标准化资产的占比;然后是加强投资者引导,在产品净值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将成为本行资管业务是否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


Q

三、本行的管理层如何看待当前的股价表现?

陈信健(副行长、董秘)我们做了统计2017年兴业银行在8家上市股份行中涨幅排名第三。今年以来,银行股价总体表现比较疲弱,本行的股价下跌了5.5%,在8家上市股份行中排名第4;从我们的理解,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的因素和本行自身的经营状况,从外部来看,国家继续实施“紧货币、严监管”的政策,银行业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去杠杆、防风险”,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那么由于本行的业务结构特点一些具体的政策,比如说资管新规、大额风险暴露新规等对本行短期内构成一定的压力,这要求我们加快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快转型,针对这些政策新规,本行管理层已经提出了系统的调整策略,顺应监管,努力做好风险管控和业务转型工作。从本行自身实际经营的情况来看,从去年以来,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利润增长保持在同类银行前列,不良资产各项指标在同类银行表现较好,现金分红也有稳固提升;应该说我们的传统优势业务,比如资产业务、托管业务、投行业务在市场中名列前茅,像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等保持快速增长,在市场中有快速增长赶超的态势;企金客户的各项基础指标更加扎实,在同类行中表现都是比较好;未来,我们要加大与投资者和分析师的沟通,把我们的优势、把我们差异化的业务特点、下一步转型的目标、路径更好地和投资者沟通,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兴业银行。 当然,我们的各项经营指标要继续保持在比较稳健的状态,保持良好的分红回报水平,继续保持一家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形象,在新的一年里面,力争在资本市场有更好的表现。

+


Q

四、本行资产负债调整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其中在资产端和负债端有哪些具体的结构调整策略和发展规划?

李健(计划财务部总经理)2017年我们兴业银行适应整个宏观政策调控和内外形势变化,制定了相应的资产负债调整策略,应该说是行之有效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应该是继续沿用这个思路,我们继续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

从负债端来看,今年中央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重要攻坚任务,随着降杠杆,或者说结构性地降杠杆,应该说货币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另外,我们要看到整个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进程中,二者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没有到位之前,都有比较大的金融脱媒的倾向。比如说目前表内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3%左右,但是理财收益都是5%左右的收益,在打破刚兑之前,这也是无风险的收益率,所以存款市场的利率并没有市场化之前,金融脱媒本质上会加剧商业银行负债端的压力。所以现在商业银行提出以负债定资产,也是适应当前的内外形势。我们的资产负债调整策略仍然以抓核心负债为重中之重,“负债为王”,所以今年制定的负债规划里面,我们安排了4000亿的存款增量。但是从今年前面4个月的执行情况来看,前面所分析的内外压力会比较突出。比如说现在结构性存款,实际上是变相的利率市场化,现在结构性存款都到5%左右的成本,加上准备金都5.5%的成本,现在的贷款基准利率是4.35%,上浮10%也就是5%左右,实际上都出现了倒挂。所以现在核心负债的情形还是相当困难。那么我们兴业银行的策略是要更基于长效的机制建设,而不是一般性的拉存款。刚才那么好的成本,你为了数字好看,又不创造价值,不要去凑什么热闹,也就是说我们要拓展好我们的客户,通过交叉销售、产品服务、线上线下。比如线下的交易银行、贸易融资、结算业务,线上适应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新的生态场景化。另外,通过表内表外衔接内外资源,形成结算型、低成本的核心负债。 第二是面对利率市场化,要统筹平衡好,要根据资金的成本(不同的主动负债,在不同的时间窗口成本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去年结构性存款的成本就比金融市场的同业负债成本来得低,而今年却倒过来),所以我们要去平衡好时间窗口,要根据成本可得性,流动性以及监管要求等去平衡好时间窗口,合理安排好主动负债。第三是我们兴业银行有广泛的金融同业合作基础,我们有广泛地利用银银平台合作的小的金融机构合作基础。我们完全有能力去主动地拓展、发展结算型的同业负债,按照新规,同业结算性负债也是当做一般性的核心负债,那么我们今年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从资产端来看,现在美元的加息步伐对于全世界货币政策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中国实际上实现利率双轨制,一个是货币市场利率,目前还在很高的收益曲线上,另一个是基准利率,名义上是放开的,实际上还有自律机制限制,所以这两条曲线目前有一定的差距。未来随着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推进,我们觉得实际利率还有上升的可能,或者说概率比较高。所以在资产端,我们判断总的价格会往上提升,策略上我们会控制好资产的绝对收益,另外资产端也要平衡好综合收益。也就是资产端的投放要带动整个金融资产服务。另外我们对信贷还有整体的规模控制,尽量用足信贷工具,信贷当中我们要重心下沉,即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或者说我们加大零售、消费信贷的投放,特别是信用卡业务。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比如说我们的信用卡业务今年前4个月增长60%以上。从投资方面,我们要跟着监管的要求,按照去年的策略继续去推动,也就是要适当控制非标、加大标准化产品配置,包括配置国债。我们兴业银行去年国债配置的收益率达到5%以上,今年我们还是要找合适的窗口继续增仓。另外,配置地方债可以带动跟地方政府的业务合作,也可以有负债的带动,所以我们也伺机配置。还有金融债,现在走向直接融资以后,信用债的空间也很大,既支持了资产端业务的流动,也可以支持我们标准化资管产品的构建。所以资产端的策略在过去的4个月我们可以看到收益率的全面提升。

+


Q

五、公司将专注打造哪些方面的优势?有哪些安排?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升乾(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各位股东,下面就我们兴业银行在现阶段的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思考做一个介绍。我们提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发展战略。所谓的“商行”+“投行”,就是用投行的思维、投行的业务和投行的经营模式来服务好我们商行的客户,我们叫用投行的思维做商行,用价值的思维做客户,来适应我们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趋势,以及我们自身的经营特点。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今后的金融发展趋势,大家都可以看到近一年以来,我们国家在金融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部署,无论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包括党的十九大,以及刚刚发布的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在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都做了重点讲述,在一系列的部署都是要求尽快发展的是发展直接融资,发展金融市场。大家知道传统商业银行的长项是在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的优势是在券商上。那商业银行怎么分享这个市场的变化,就需要我们用投行的思维和工具来发展商业银行。从各家商业银行的情况看,目前兴业银行是当前最具备抓住这个趋势的银行,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投行和金融市场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我们的金融业务牌照和投行业务牌照都是比较齐全的,我们的各项特色业务以及我们的管理文化、经营体制使得我们在投行的优势都很明显。多年来兴业银行所提的战略都是与“商行”+“投行”相一致,以前我们提“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最近我们提出的“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银行,这些都是一方面反映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反映投资银行。所以“商行”+“投行”既和我们国家的金融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也和我们兴业银行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资源禀赋相匹配。

近些年匹配“商行”+“投行”的战略,我们做了很多相应的安排和部署,包括在业务组织推动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风险管理体系上也做了改革,在业绩计量考核评价和资源配置上也做了改变,在经营约束上也做了相应配套的改变。因为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差别很大,比如投行比较注重投研、风控上与传统银行还不一样,还注重产品的创设和销售。我们围绕投行的发展做了一系列的安排。第一,希望兴业银行经营的特色更加凸显,我们有一些目标:1.传统的商行业务跟上市场发展的平均步伐,在投行的各个方面,包括债券的融资部分、股权的融资部分、在资产管理、在资产托管,在FICC,在投资和交易的各个领域我们争取进入市场的第一梯队,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几年投行业务全方位地做到市场领先水平。第二个方面,我们希望达到资本更加节约的目的,今后我们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户的80%的资金,要通过投行融资的方式来实现,在投行实现融资的过程中,我们80%的业务要通过市场直接去对接,这样就可以直接从表外来完成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客户,完成资金的需要,这样完成资本节约,是我们走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的发展路径。第三个就是说,我们的结构能够优化,一是收入结构更优化,我们希望整个非息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0%,其中,中间业务收入达到30%,一些基础性商行业务,比如零售业务占比,达到30%,其他子公司收入占比达到15%,希望通过这样收入结构的优化,使兴业银行的发展更加稳健持续,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

+


Q

六、比照各项监管新规的要求,本行非标资产需要做哪些调整?非标资产规模的压缩,对盈利和收入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两个问题:一是监管新规对本行非标资产的影响,结构调整和盈利影响(陈信健作答);二是调整对资产质量带来的影响(风险部总经理作答))


陈信健(副行长、董秘)非标业务是本轮监管的主要对象,实际上本行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我们要更加突出表内外标准化资产的构建,更加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主动压缩同业资产,针对非标业务制定了”以销定产、以价抬量”的方案,加大非标转标的力度,所以到了去年末,我行表内非标余额是1.5万亿,较年初下降20%同业非标大幅减少,理财项下的非标余额是1700亿元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实,该项目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自然到期,有的要转让流转,有的将有新的产品衔接。今年以来,针对本行非标业务的特点,继续加大非标转标,以标准类的产品替代非标产品,优化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来说,企金非标业务更加突出资产证券化,加大非标流转,保持主要目的;同业非标受监管政策影响,规模逐步下降,同时加大标准债券的构建,继续保持对客户的融资服务,也确保收益的增长。大家所关注的非标业务规模是否会影响到本行的盈利,我们是这么看的,初步估计,今年到期的企金非标约1000亿,这部分到期的非标收益大概是5.5%,而今年新构建的非标收益大概在6.6%左右;今年到期的同业非标,大概在3000亿左右的规模,平均收益是5.28%,今年新构建的信用债平均利率在5.72%,新发生的各项资产收益率都高于到期的非标资产收益率,可以说非标资产的压缩、标准化、投资和传统贷款置换非标投资债边际效应是有利于我行盈利能力的改善。

风险部总经理周总本行非标业务中刚才信建副行长提到企金非标、同业非标和总的全口径非标业务,我们行一贯按照穿透性原则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也就是本行非标业务的基础资产和本行其他的资产业务都是统一授信管理,全流程管理,我这边用的是“一贯”,就是一开始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不是后面有了监管规定之后我们才这样,而是一以贯之的以风险原则来监管,也正是这种一贯的做法,本行的非标资产质量的管理才会见成效,才能把资产质量控制在比较好的水平。根据近期摸底排查,本行多数的存量非标业务今后的还款现金流可以覆盖业务年限,预期可以到期正常结清,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正常业务品种进行正常续作。目前,本行的非标业务资产质量比较优秀,不良率、逾期率等指标也都远远好于传统贷款,预计即使到2018年根据我们的摸底排查,可预测本行的非标资产质量,也将保持较好水平。

+


Q

七、请管理层介绍一下2017年资产质量管理的成效并且展望一下未来一年对这方面的目标。

风险部总经理周总2017年本行的资产质量的成效刚才本行的领导有提到一些,我在这里再做一个相应的介绍,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质量相关重要指标明显改善,比如不良率、关注率,都平稳下降,分别下降0.28个百分点和0.06个百分点;逾期余额和逾期率实现双降;第二,本行在资产质量方面全面做实,主要表现为 在监管要求之上进一步做实分类,做实质量,即在全面执行监管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本行自身实际情况,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比如说监管要求不良重组上调分类要至少6个月,本行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要求在不良重组的时候风险敞口要压降10%以上,要求更高的偿债能力。再比如说,本行对于没有逾期或者逾期在90天以内的,也通过风险实质观察,提前将这部分贷款纳入不良或者关注,所以根据年报的披露,本行的资产质量和不良剪刀差的指标为64%,是同类银行当中表现最好的;再一个是通过提前预判风险,严格分类,抢抓风险处置先机,使本行的特殊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经营效率全面提升,一个是2017年处置化解各类风险资产共计回收资金372亿元,第二个,通过清收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经营控制,本行不良资产或者特殊资产累计贡献利润80亿元。

2018年,本行资产质量管理的重点举措还是概括为4个做实:做实分类、做实组织、做实质量、做实效益。四者的关系是说通过严格风险分类,来全面夯实资产质量基础,通过抢抓先机来提高风险处置的绩效,通过投行化、市场化、综合化的手段来继续提升我们特殊资产的经营效益,在落实4个做实的基础上,2018年我们的目标就是使本行的资产质量能够继续保持稳定,主要的资产质量相关指标继续跑赢大市。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中的资料均来自公开信息,我们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公开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并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客户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