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私享研报

【行业研究】银行沉思录(三)

来源: 作者:颜华灿 创建时间:2020-07-07

重要提示: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私享基金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私享基金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私享基金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银行沉思录》开篇中,笔者提到从长期来看,能跑出来的基本是以差异化经营为主的银行。但是这种差异化的背后本质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从货币谈起。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是由各种各样的交易组成的。比如,你要买张三家种的地瓜,要促成这笔交易,首先你要有货币。但是,在某些时候,由于你本身持有的货币较少,难以促成交易(地瓜都买不起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找银行借钱。当银行借钱给你的时候,货币被创造出来。但银行是真的有钱吗?其实不是的,银行本质上只是提供了一个信用凭证。而只要张三也认可银行的信用,理论上银行可以随便找张可防伪的纸(轻便化)扔给你,你就可以依此进行交易。这时候你和张三的成功交易实际上依赖银行这张脸。过了一段时间,你有钱了,屁颠屁颠跑到银行的营业部把借的钱和利息还上,在这一刻,银行创造出来的货币至此消失。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得到了利息,你得到了地瓜,张三得到了卖地瓜的钱。而张三卖地瓜得到的钱,实际上是原来经济发展交易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钱的流转。整个交易过程,银行只起到了一张脸的作用,也就是信用。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银行实际上靠脸吃饭。但这张脸有可能越抹越白,也有可能越抹越黑。当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巨大问题,导致银行有可能资不抵债的时候,市场上的客户纷纷把银行的脸丢在地上。这种是最典型的“黑脸”。在多数情况下,银行的负面信息基本上与资产质量挂钩,当负面新闻缠身的时候,很容易使得银行的脸越抹越黑,导致信用降级。

当然,银行的脸也有可能越抹越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由于银行已经深深嵌入经济的命脉中,导致银行出现了too big to fail的现象,也就是大而不倒。从某种角度说,银行的规模做得越大,其信用在人们的心中应该是逐步增强的。比如我跟你说,xx农商行快倒了,你可能会信。但如果我说某国四大行中的XX银行要倒闭了,我大概现在已经在拘留所里面。信用水平如果越高,银行在吸收存款的业务优势越大,这是由规模推动信用升级引致的银行竞争优势自我扩张。从这个角度上看,其实全国性银行比区域性银行更容易形成规模推动信用升级的良性循环。而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多数情况下只能深耕自己所属的区域范围,虽然区域性银行在所属区域有一定的信息优势,但这一点未来仍然有可能被金融科技的发展抹平。所以未来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真正能够跑出来的应该不多。中国目前银行的总数超过4000多家,但真正的全国性银行却很少,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还是全国性银行的竞争。

目前竞争的过程已经逐步走向差异化经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是进行差异化经营前提。只有建立在稳健的风控水平上,谈差异化经营才是有意义的,不能因为差异化而差异化。那差异化的源头在哪里?对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来说,其本质在于定价权。注意,这里谈的其实是相对定价权。毕竟对于银行来说,其实不存在绝对的定价权。因为对于银行来说,其产品往往是无差异的。因为,你很难说服客户在银行中的存款拿少拿利息,同时在银行的贷款多付利息。另外,银行的利率水平往往随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差的时候,拿到的利息比较少;经济好的时候,拿到的利息就更多一些。那相对定价权又从何而来,其本质上在客户选取的差异上。银行在面对不同的客户上,其议价权往往不同。在中小微企业、居民客户方面,银行拥有相对较高的定价权,然而,在大型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客户方面,银行拥有的定价权是极低的。你银行不给我更高的存款利息,或者更低的贷款利息,我就去找其他银行。这里面还有一个误区,对于银行来说,相对议价权是两面的,他不仅体现在你的资产端(主要为贷款),也体现在你的负债端(主要为存款)。我经常听到有人跟我讲,如果从存款占比来看,四大行的存款成本最低,那就应该投资四大行。这种思路本身漏掉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对资产端的思考。银行的相对定价权,既有拿钱成本的作用,也有借钱给别人的收益作用。单独谈负债成本是不合适的,相反的,单独谈资产端收益也是不合适的。只谈其中一面,就宛如盲人摸象。中国的四大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牢牢绑在中国经济的战车上,这也意味着其实相对股份行而言,其在客户选择上的自由程度不比股份行。这种现象我把它称作too big to choose或者too big to change。当然我并不说四大行在二级市场上就没机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往往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估值、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等等。

对于银行的传统业务而言,差异化经营的走向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客户选取与定位上。而相对传统业务而言,也就是非息收入这一部分,银行不再完全靠脸(信用)吃饭。在银行非息收入这一块,本质上就是单纯的金融服务,但又不怎么占用资本金,能做到轻资本运营。在这一块业务中,最核心的还是银行服务质量、人才、金融科技的竞争。这一块就暂不具体展开了,有时间另外再谈。

风险提示:


本研究报告内容中的资料均来自公开信息,我们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公开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并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客户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来源:私享基金研究部